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12的文章

《雨果的冒險》

圖片
前幾年《雨果的秘密》一書上市,十分厚重的一本精裝書,價格也不斐,狠下心買下之後愛不釋手。作者以一種很特別的方式在創作這本書,不是純文字的小說,但也不是圖文的繪本,而是交雜以圖像與文字輪番敘述一個故事。這本大書翻閱起來,就像是電影!當時我就一直希望這本書可以真的搬上大螢幕。 上週五( 2/17 )電影真的在台灣上映了,隔天的週六我立刻就興致勃勃進電影院觀影。這不是我看過的第一部 3D 電影,但 這絕對是我看過最稱職的 3D 電影 ! 電影市場自從《阿凡達》開創了 3D 新世界之後,電影市場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大量以 3D 為噱頭的電影,有的是全新製作的電影,而有的是經典電影 3D 化。只是,在我前幾次的 3D 觀影過程中卻總是留下極為差勁的印象。 3D 在我的想法中,不外乎就是像台中科博館或屏東海生館的 3D 劇場,那種隕石似乎就要擊中自己,又或那條遠古海中的巨龍差點就要把自己生吞活剝入腹了,的那種臨場感。但是我在前兩年的 3D 電影中卻從未曾遇過這樣近在眼前的場景,所謂 3D ,最立體的部分居然只有字幕!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情況產生?我想問題大概就出在是否是基於 3D 這個立足點在製作電影吧。過去兩三年,所有標榜 3D 的電影,一律都附贈數位版,片商很貼心地總是提供兩種選擇給消費者,讓那些會因為觀看 3D 電影而頭暈目眩的消費者們,減除了一個不需要多架一副挺為累贅的 3D 眼鏡在鼻梁上的困擾,尤其是像我這種不習慣配戴隱形眼鏡的原始人,多架一副眼鏡真的只是多麻煩罷了。可是細想這份貼心是否真的有必要?當數位版與 3D 一同上映的同時,不就代表 3D 只是在已經完成的數位版電影上再多做調整,宛如現在紛紛以 3D 重製版重登大螢幕的經典電影一般, 所謂 3D 居然才是數位版的附加品 ! 所以像《雨果的冒險》這部影片,導演從頭到尾就只做了 3D 版本,沒有什麼莫名其妙的數位版,於是像這部直接立基在 3D 製作的電影,就造就了我在電影院觀影時,電影開場,巴黎的遠景以及飄飛的白雪直接就形成了前後景深,那一片片飛舞著的雪花,近得就像是伸手便可觸及般融化在掌心的溫度裡。這不就是我當年看科博館 3D 劇場的感受嘛!媽壓,不是只有字幕 3D 耶! 《雨果的冒險》雖然看片名會讓人覺得裡頭似乎有什麼驚心動魄的冒險成分在裡頭,但是相信我,那一切都...

生命的傳承

    我們都是,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的長相    時間的牆,從他們的手掌到我們的肩膀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* * * * * * 小姪子在上個月的 13 號,也就是總統大選前一天的晚上呱呱墜地,跟 14 號生日的弟媳只差一天,而 14 號其實剛好就是預產期當天。說可惜其實挺可惜的,沒能夠母子同一天生日。不過,未來他們家過生日的時候,想必還是會母子一起過吧。 小姪子當初在弟媳肚子裡頭的時候,並不是那麼安分,醫生擔心會早產,滿 37 週之前 弟媳 被勒令 安胎住院了好一段時間,夫妻兩一直希望可以撐過那一段日子,撐到 37 週就好,不要早產。結果,過了 37 週之後,狀況急轉直上,穩定了,穩定到上個月 13 號直接打針引產,怕弟媳生不出來。就這樣,小名 茶茶 的小姪子誕生了!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* * * * * * 兩天後的 15 號,爹娘說要北上新竹去探望弟弟夫妻倆,跟兩老的長孫,作伯父的我卻因為前一天去台北玩耍,半夜才回到員林,以致於當天早上根本睡到不省人事,聽不到爹娘在門外的呼喚,而錯過了北上探病(?)的好時機。誰知道,這一耽擱,一個月就這樣過去了! 弟弟幫弟媳在產後安排了新竹最高等級(我是這樣被告知)的月子中心,要價不斐,管理上也就相當嚴謹。而其時正值流感役期,於是月子中心嚴格控管人員出入,在家屬的探視上,直系血親,也就是小姪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允許到中心大廳看視訊,而像我這種旁系血親根本就連大門也不讓進呢!所以,雖然爹娘曾經在弟媳坐月子期間告知弟弟說想要上去探視,也被弟弟以「只能坐在大廳看視訊,又看不到人,而且林佳賢(是的,弟弟二十幾年來都直呼我名諱,連名帶姓唷)也不能進來!」為由,跟爹娘說不要多花精力了。 於是我這個當伯父的,雖然一直很想要見小姪子一面 , 而且還摒棄我向來厭惡人擠人的場所的習性,特地擠進人滿為患的新開幕台中大遠百去買了兩千多大洋的童裝(是說買童裝好像沒有必要一定得去大遠百吧),卻也只能待在家裡苦苦盼望,等待他們一家三口出月子中心,然後弟弟把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之後,放爹娘跟我到新竹去探視。就這樣等了一個月,等到小姪子滿月,媽媽在家裡開心的染紅蛋、煮油飯,到處去發送,接著又過了一個禮拜,弟...

一月份觀影記錄

有鑑於我本人實在惰性根深柢固,又愛拖拖拉拉,所以我決定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!不對,是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! 既然都有想法了,不如立刻來發佈個超簡短版本,至於影片短評,或是心得什麼的,我看看下個月生不生得出來... 首輪+二輪 【 2012/01/08 】 《咆哮山莊》 @光點台北 看完這部電影,我有想寫詩的欲望,不過相信我,那首詩一定寫不出來。 至於電影跟原著差多少,這種東西沒什麼好需要追究的,每個導演都有自己表達的方式。不過,厚厚一本原著搬上大螢幕,片中居然沒幾句對話,用的都是場景的變換,跟人與人之間短暫的互動來帶過並呈現整個故事。再者,整部片除了片尾一首歌曲之外,沒有配樂,有的只是無止盡的風聲呼嘯。真的很點題耶。 《切膚慾謀》 @國賓長春 非常阿莫多瓦的阿莫多瓦電影。差別在於,這次不是原創劇本唷! 《 10+10 》 @國賓長春 私以為如果有一個中心主題會更好,20部短片,20位導演,各自有各自的想法,串成一部100分鐘長的電影時,好雜亂。但是分開欣賞,倒是別有一番風味,喜歡誰的作品也很一目了然。累只是累在要不停變換思緒跟心情,一部短片只有短短5分鐘,媽壓,我都快精神分裂了! 【 2012/01/09 】 《極地詭變》 @台中全球影城 我一定要給自己拍拍手,因為我居然一個人看完這部電影,而沒有 尖叫出聲 ,再者用雙手或單手遮住眼睛,又或乾脆閉上眼睛的時間,算算應該也不到二十分鐘!真是一大進步~ 《劍客聯盟》 @台中全球影城 經典文學搞笑式地—起碼我覺得還蠻好笑的 — 搬上大螢幕! 《醉後型男日記》 @日新大戲院 親愛的Johnny Depp先生,雖然我真的很愛您,只要您有新作上映,不管題材,一定會衝進戲院支持。但是,這部片看到我幾乎都要睡著了...不過,值得慶幸的是,您依舊是整部電影中的亮點,少了您,整部電影也沒看頭了! 【 2012/01/12 】 《我們買了動物園》 @ Tiger City 威秀 喪妻喪母之後,麥特戴蒙帶著孩子們搬到一座動物園去,成了園長,故事就在很可以想見的親子互動跟動物園經營兩條線上前進,中間一定困難重重,充滿誤解和挫折,但是最後一定要父子盡釋前嫌 (反正父女感情本來就好,沒什麼好演的) ,動物園也順利開張阿!有什麼疑問嗎?不過,又是一部很好哭的電影。親情戲真的是我的罩門阿。 《菜鳥薪鮮人》...

給台灣讀者的一封信

圖片
松浦弥太郎在《あたらしいあたりまえ。》一書中,附上了給台灣讀者的一封信,初看到時大為感動,因此想把它通篇打成電子檔,除了讓自己在重新閱讀一遍之外,也做個記錄。     人為什麼要活著?     我認為目的是為了「心的成長」 。     就像隨著從孩子長成大人,身體能力有了顯著成長,人在一生的時間軸之中,也是在踏上「心的成長」這場在某種意義上規模浩大的心之旅程。旅程中會遇見許多人、物、風景和事件, 在與這些事物的關係和交流之中,我們找到幸福,擁抱喜悅,一步又一步地繼續邁出步伐 。     直到命盡之日那天,步調慢一點也沒關係,希望心的成長能持續踩著步伐前進。我想這真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。     把自己以外的人都當成老師,在今天發生的事情中能到學到什麼?從今天的邂逅當中,又學到什麼?在今天一天,自己究竟能學到什麼事呢?如果把可能發生的事都當成是必然的, 不管是好事或壞事,都看作是現在的自己必學的考驗來堅持面對吧 。     如果心頭湧上疑問,便去探究到底。不滿足於間接關係,除非自己走訪當地,用自己的眼睛去看,用自己的耳朵聽聞,才肯心服。探究之心沒有妥協餘地。疑問即是迷惘,而自己能正視這份迷惘到什麼程度,我想這便是芸芸眾生要學習的一步。     對我們而言,這份好奇心,或是探究心,會成為生活中和工作上的重要種子。因為使你明白事物真意的方法訣竅就潛藏在其中 。     有個字眼叫做「典座」。典座是佛教修行的一種,據說在坐禪、誦經等活動當中,典座是最重要的修行。典座也是禪僧寺院裡的一個職稱,又稱炊事長或雜務長。為什麼炊事長或雜務長這種看似卑賤的工作會是最重要的呢?那是因為佛門弟子相信開悟見性的真理就存在於最接近身邊的地方。簡而言之,發生於家庭主婦的工作場所,也就是存在於廚房、洗衣場或屋子裡等地方的工作,便是最重要的修行。做菜,打掃,洗衣,在這些每日例行的工作之中,充滿了許多有益於「心的成長」、「認識自己」,值得學習的事情。典座所示的訓誡裡,有一則是「 要像在清洗別人的眼睛那般,用心仔細地清洗鍋子和餐具 」。第一次聽聞這個訓誡時,我大受感動,心想:「這是多麼嶄新的生活道理啊。」     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