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我購書的行為已經漸漸凌駕於閱讀之外,不純粹為了閱讀而購買,反而越來越多為了 購買而購買 [1] 的成分滲入,即使閱讀仍舊持續進行著,但是藏書中束之高閣乏人問津的新書比例越來越高。年前終於買了個大書櫃,替換掉擺在窗邊一面牆的矮櫃,把無家可歸只好躺在地面上成堆成落的書籍都上架,也趁機整理了些拿去舊書店買掉,也就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沒看過的書真的太多,於是立下願在消耗庫存之前不許再買書! 只是當時國際書展已近,元旦卻也早成過往,所以自以為聰明地將立願挪至農曆新年,這也是此文出現的原因,為了留下一個證據。不過講到國際書展,我還是得稱讚一下自己,有鑑於書展當時距離 新年不買書新希望的立願日 將近,當天竟然相當克制,總共只花了不到一千元耶! 期間: 2013/02/10 (癸巳年元月初一)起,至隔年的國際書展(讀者 [2] 表示:「……」)為止。 內容:很簡單,就是一年內禁止買書,但是有下列例外: A. 工具書、參考書例外。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,不過我想遇到的機率也不大。 B. 系列作例外。 所以如果《陰陽師》今年又出版了《陰陽師: XX 卷》,《冰與火之歌》第三部中譯本也上市,當然還有預計暑假出版的《混血營英雄:雅典娜之印》這些書我都可以買,諸如此類。 至於《短篇小說》是期刊,本來就不在書本之列,所以我可以買,就算我發瘋把期刊類也列進書本範疇中,我還是可以買,因為這樣可以當它是系列作,拉拉拉~(是在得意什麼!) 說到這,《邪惡圖書館》第四集(也是最後一集)出版了,但是我年前剛把前三集賣掉,那這樣我還能買第四集嗎?又或者是我已經賣掉了《深夜食堂 1~10 》,那新作上市時到底能不能買?我不是不想看才賣掉,而是因為覺得不會看第二次而賣掉,但是新作還是想繼續看,那到底能不能敗呢? C. 特定作家作品例外。 這個倒是很好列舉:張大春、幾米、羅毓嘉、徐嘉澤、 Jodi Picoult 、 Dan Brown ...
留言
張貼留言